第55页_虎魂
芒果小说网 > 虎魂 > 第55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5页

  九岁的巧莲和杨宝梁很少说话,虽然他们是未来的夫妻。巧莲终日劳累,只有天黑了才能歇息。婆母去邻居家赊来了鸡鸭鹅雏,院落里热闹起来了。小鸡一天比一天大,站在高高的房脊上嬉戏,鹅的羽毛渐渐丰满,伸着脖子围着巧莲嘎嘎地亲热。夜幕降临的时候,巧莲要吆喝着赶小鸡上架。巧莲每天捡柴做饭给公爹熬药,往返于锅台和庄稼地之间。送饭的当口,她会去捡婆母收拾荒地刨出的树扎荒草,将柳树枝、青草平摊在路上晒干,然后再一捆捆地抱回家去。杨家的饭食是高粱米水饭或者烀苞米,有时也摊煎饼。闯关东前巧莲她没见过高粱米,做高粱米饭时,她总要莫名其妙地兴奋。新鲜的高粱米粉红粉红,蒸熟时有淡淡的香味四处游走,这香气混合了田野的馥郁。大锅里是土豆炖豆角,刚从别人家地里挖出来的,刮去湿泥皮儿,用清水洗净。柴草在灶膛里燃烧,大铁锅发出轻快的哧咝声。

  吕氏手巧,粗茶淡饭调剂自如,最拿手的是做玻璃叶饼。所谓玻璃叶饼就是柞树叶子,柞树叶子包成大饺子没有褶皱,扁扁的呈半月形状。柞树叶子翠绿,正面细腻光滑,背面呈淡白色且纹理粗糙,用清水洗净后就可以做饼子皮儿了。饼子的面很特别,用苞米馇子或者高粱米拉水磨,水磨拉出来的面很稀,需要蒙上筛布用草灰来干燥,使稀水似的面被吸干成粉坨,然后用开水烫烫和面。包饼子时,用面将柞树叶的正面均匀涂抹上一层,中间放馅,然后合在一起。馅儿的选择多种多样,韭菜、油豆角、粉条甚至野生的水芹菜均可入馅。饼子蒸熟即可食用,口感清香滑润爽口。杨四海人虽残废,胃口不差。他急切地剥开饼外层的柞树叶,大吃大嚼,急促中发出含混不清地呜咽。

  第十章

  杨四海由衷感激赵东家,借来了口粮,说明年秋上再还清。男主人心里宽慰,吃饭时就念叨:“唉,要不是东家看顾,咱们一家不就完了吗?”杨四海心满意足地躺着,阴雨天腰酸腿疼,还心安理得地哼上几声。女人不以为然:“我好端端的男人给砸废了,你还能说他好?”杨四海心气不减:“俺下井挖煤不假,人家也给咱工钱了。如今为富不仁的财主多的是,人家赵东家不赖,别不知足。”女人无限伤感:“这日子过的多难你咋不说呢?”杨四海问:“说啥?说啥咱也不能没良心!”

  杨家住进南沟以后,闲置了的石磨又转动起来。巧莲常忙得手脚并用,一个人推不动磨盘,就需要小男人杨宝梁帮忙。这样,每天下午他们都要围着磨盘一圈一圈地转,呼呼地推着。两人很少吱声,这和少年的天性不符。他们边推边往磨眼里添粮食,隔一阵子就收揽磨下来的麸皮面。磨房里是沉重的脚步声,磨道碾起了细微的灰尘,以至于两人的面孔都模模糊糊的。拉完磨杨宝梁就走了,他很少在此耽搁,丢下巧莲一个人筛米筛面。空荡荡的磨房里,有瘪瘪瘦瘦的很奇怪的影子和她寸步不离。累了的时候,巧莲会贴住墙歇息一会,她会用手指抠墙逢里灰垢,白乎乎的粉尘和黄褐色的土沫扑簌簌地落下,有一天她靠着墙睡着了,杨吕氏拍醒了她,婆母并没有责怪,而是大声地说:“等日子过好了,咱家就拴一头毛驴!”

  杨宝梁的头发乱蓬蓬,脸色蜡黄眼睑微黄,这与巧莲日见红润的肌肤形成对照。杨宝梁热衷于下河摸鱼。他用粪箕子捉鱼,堵在水草或者石头后头,侧身用脚丫子在前面去搅,水一浑就迅速地掀起粪箕子,蹦蹦跳跳的小鱼在劫难逃。最残忍的是穿蛤蟆,将铁丝砸扁磨尖,安在长秫秸上头。发现有蛤蟆浮在水面,就悄悄将铁签探入水中,对准蛤蟆的白肚皮猛然一刺,几乎百发百中。杨宝梁还有徒手捉蛤蟆的绝技,将五指拢在一起手型为勺子状,瞧准蛤蟆跳跃的方向,迎头拦截。杨家的窗根底下有一个缸茬底儿,这缸底是杨宝梁捡来专门用于养鱼的。他乐此不疲地将翻白漂起来的死鱼捞走喂鸡,再不断投入新捉来的小鱼。倘若幸运地捉到了大鱼,全家就可以喝上新鲜的鱼汤。杨宝梁喜欢喂鸭子,将半死不活的蛤蟆丢在地上,鸭子们张开翅膀扑上去,扭曲细长的脖子,痛苦万状地吞咽。这天,杨宝梁照例拎起粪箕子要走,母亲叫住了他,亲昵地晃着他的肩膀说:“乖儿子啊,咱得进学堂了。”

  窗外天地通明,棉絮状的东西飘进学堂,在半空上下浮动,叽啾的鸟鸣声声入耳。赵成华坐在板凳上,装模做样地练字,心却像小虫蠕动般发痒。有人悄悄地踢了踢凳子,赵成华回头,只见杨宝梁冲他挤咕眼睛,用手指了指门外,那意思是串通他逃学。走出学堂,成华问:“咋了?宝梁。”

  杨宝梁说:“先生和你爹去县里了,刚走。”

  “你咋知道?”赵成华半信半疑,回头一看荆容翔也溜出来了。杨宝梁的口气极肯定,说:“一大早就走了,坐马车去的呢。”

  荆先生确实是和赵前、老牟去了安城县。三人同车,赵前去办电气公司股份的事情,牟清惠专程去和李知事道别,而荆先生则是顺路搭车。老牟是村长,乍听说李知事卸职的消息时很吃惊,他对赵前说:“嘿嘿,李知事早就该往上走了。”

  民国年间,一般县知事任期三年,短的不过一两年,不知何原因李维新在安城县一干就是四年。官场上的事情微妙得很,为官一方,时间长了并不是好事,日久生怨嘛。在任上,李维新主持修建了城墙城壕、发电厂,平整了街路,疏浚河道,处事谨慎圆滑,颇孚人望。去年春上县衙不慎失火,李维新赔修大堂瓦盖、二堂东壁,东厢房及听事、茶炉各屋。修葺县府一事获得了县议院的好评,众人以为,自古就有“官不修衙门客不修店”一说,李知事自掏腰包修缮县衙,是难能可贵的好官啊,于是签名上书力求李知事续任安城。谁料想如此一闹,李知事反而被调走了。县里的士绅商号觉得有些留恋,县商务会便聚众合计如何送别。不知是谁的提议,各家商号集资做了一面金盾,上面金地红字书:鹏程万里。金盾灿灿,激动中的李维新抚摩良久,哽咽良久。县教育局长提请李维新留下墨宝,恰巧疙瘩山上新建了个茅草凉亭,尚未命名。推却再三,李维新为草亭作了副楹联:上句是“名利如鸿毛,浅印雪泥犹有印。”下联是“登临到龙首,饱观山色未能廉。”读书人看了楹联表面上啧啧赞奇,暗地里却在嘀咕:这不是给自己脸上贴金吗?至于命名草亭,李维新谦逊地说:“留着让郑知事题吧。”

  请收藏本站:https://www.mgshu.cc。芒果小说网手机版:https://m.mgshu.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