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海蛎饼和三角糕_六十年代逛淘宝
芒果小说网 > 六十年代逛淘宝 > 第一百一十一章 海蛎饼和三角糕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一十一章 海蛎饼和三角糕

  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明霞和周国红在屋外吹着热风,闲聊二花的安排,而在旁边的小屋里,大花和二花两个小姐妹也凑在一起,把分给她们的牛奶花生冰棍慢慢地舔完。

  “阿姐,原来大冷天里冻死人的雪和冰这么好吃”二花不舍地吮了一口还沾着牛奶花生味道的木头棍子,意犹未尽地说道。

  大花“嗯”了一声,她吃得慢些,冰棍还有一小截,她把它放在嘴里含着,让冰冰凉凉的快意感觉在自己的口腔里多停留一阵子。

  不过,二花的话,倒是让她想起了很小的时候,她们出去找吃得,二花看到草丛边降霜后的冰片,饿得慌的二花馋,趁着自己没留神,就把脑袋凑上去,伸出舌头舔冰。

  没想到偷吃不成,反而把舌头黏在了冰上,然后慌慌张张地扯开的时候,硬生生撕了一块皮肉。

  “阿姐,如果能把冬天的雪冰存到现在来吃,该有多好呀”二花恋恋不舍地放下木头棍子,巴砸巴砸嘴巴说道。

  “走,咱们吃好,洗个手,回来整理东西。”大花笑了笑,说道。

  她们两人离开屋子,走到先前洗手的水缸旁,用勺子打了水把手洗干净。洗手的时候,她们还路过明霞和周国红躺着的小竹床,大花听到几句她娘和周教练的在说话。

  洗完手回到屋子,大花一边将大竹筐里她们娘置办的生活用品一件一件归纳整理,一边奇怪地问道“刚才周教练说要送你去上学我记得二伯奶奶家的孙孙,实打实九岁才去上学,城里咋这么早送你上学”

  这个问题,将衣服叠好放在床铺上的二花也回答不了,只能不太理解地摇了摇头,“没事,娘说可以就可以了,管他的。”

  大花认同地点了点头,心里暗暗记下,打算等别人不在的时候问一问娘。

  因为要离家求学,明霞优先添置二花的衣服,她目前拥有的衣物也是全家人中最多。但仔细数来其实也没几件,两个手脚利落的小姑娘,稍微折腾几下,就摆放明白了。

  把明霞和周国红吩咐的事情办完,大花才有心细细打量起这间据说留给二花的房间。这屋子可有她们在山上房间的两倍大,屋子里摆着上了红漆的木头床,同色的木头衣柜,还有一张不大的小方桌。

  床边是一扇窗户,绿色的木头当框,一片一片大花只有在镇子上看到过的透明玻璃镶嵌在木头框里,正午太阳大,屋子内可比安装自家手编的竹窗的房间明亮多了。

  就这样不放过分寸的打量,大花一直都没有踏实的内心逐渐有了着落,她看了一二花。忙完了事情的二花坐在床边抠着手指,从小跟着自己一起摸爬滚打,一起挨饿受冻,一起刨地吃虫子的她,嘴巴微张,跟她们娘一模一样地睛里满是茫然。

  大花坐到二花身边,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像在家里一样,唤了一声。

  “阿姐”二花看过来,低低地回了一声。

  “阿妹。”大花抬起手臂,温热的手掌覆盖着二花的额头,有一下没一下的摸着,“这里住得好,吃得也不赖,你跟着周教练,要好好训练。”

  大花其实是记事很早的孩子。

  二花刚出生的时候,她也才不到三岁,但是她现在还记得她裹在被子里的场景。瘦瘦小小的手脚时不时乱舞,过分响亮的哭声常常引来游家人的咒骂。

  那时候,她们娘还稍微记得养她们,游家的奶还能容忍她娘喂给二花一点锅底的稀粥。后来,三花生出来,她们的日子就彻底不好过了。

  幸亏那时候二花也会走路了,她怕她们饿死了,便牵着她的手,去外面找吃的。

  邻居大婶给的地瓜头,野草底下的小萝卜根,没有毒的野臭花,土里钻出来的弯虫子

  不过是不到岁大的孩子,走也走不远,村子附近能吃进肚子里填饱的东西,早就被一轮一轮的扒拉干净了,能被她们找到的,也就是些连村子里半大小孩都看不上的肮脏货。

  地瓜头里全是粗经络,好吃的小萝卜根早就被尖的山娃子们挖空了,给她们留下的只有能把人泪辣出来的草根,发臭的山花倒是肥厚,但第一次吃得时候,味道臭得让大花把隔夜的酸水都吐出来了,至于跟地上土一样颜色的虫子,更是腥得作呕。

  二花目光盯着灰白色的墙壁,舔了舔干干的嘴唇,神从墙壁翻到了屋梁上,说道“阿姐,这么好的屋子,要是你和娘,还有阿妹们也能住进来就好了。”

  大花眉心皱起一个小折痕,面色微微沉了沉,二花看到她的表情,突然觉得跟娘拉下脸来教育她时候,简直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顿时心里直打鼓地看着大花。

  大花捏住二花的手,说道“老二,你跟着周教练训练,就是要凭本事吃饭,用二伯奶奶的话说,就是她的手艺要传给你。我跟娘和周教练什么关系凭什么住进来我跟娘以后多干活,也会有我们自己的大房子。”

  “我就是难受。”

  “别难受了。你以后一定要跟着周教练好好学手艺,不要怕苦,也别怕累。”

  “嗯,我知道了。”

  “你还记得村子里游大熊家那个最小儿子吗”

  “就是前些年好运气被送去老石匠那边干活的吗村里的婶婶们时不时都在说他呢”二花不太高兴地想起,很久以前,娘经常嘴里挂念着游大熊一家,那也是游家童养媳,却比她命好的游大熊的娘。

  “是呀,他去了一个好地方,听说如果能学到老石匠的雕刻手艺,这辈子就不愁吃喝了。结果吃不了苦,最后灰溜溜地回来了。后来,听村里的婶娘们说,跟他一起的学徒,都已经能拿到工钱了,他还在家里浑着呢”

  “阿姐,你放心吧,我肯定不学他没出息。”二花握紧了小拳头保证说道。

  小姐妹聊了几句,稍稍有些困意,就干脆并排在床上躺下,蹭着冰冷的竹席,耷拉皮子,不知不觉睡着了。

  大约是早上摸黑起来,又或者赶路累极了,大花和二花一觉睡了挺久,才被明霞轻轻地摇醒来。

  “来来来,姑娘们,起来了,都起来了,我带你出门逛一逛。”明霞轻轻拍着她们的背脊,偶尔很轻很轻的捏一下两个小丫头的耳垂,声音催促温和有力,但不刺耳,也不令人焦虑。

  很快,睡得很沉的大花和二花揉着睛坐起来,每人手上被塞了一个搪瓷水杯。

  “明天我和大花要赶车回去,下午还有点时间,我带你们在县城逛一逛,还答应着妹妹们的带芝麻饼回去。”明霞一边把二花放在床边的衣裳摆进房间的衣柜里,一边说道,“对了,二花,这个房间是周教练专门腾出来给你用的,衣服以后都可以放进衣橱里面,不用像家里一样摆在床上。”

  大花和二花一口气把水喝完,站在明霞旁边看她收拾。

  “桌子可以给你写作业,私人的物品就放在衣橱里,房间你在使用,你自己的东西一定要归纳收拾整理好,两三天可以自己拿布擦一擦灰尘。”明霞给二花把房间整理清楚后,才带着她们离开周国红的家。

  “周教练呢”二花看了看静悄悄的屋子,奇怪地问道。

  “带两个哥哥去练球了。”明霞手上有周国红给她的钥匙,让她下午方便出入,“你今天还能跟着我溜达一圈,明天要一起训练了。”

  “嗯嗯”二花上次逛过县城,此时心里倒不惦记街上的热闹,反而不时回想起上次周教练教她练球的细节。

  她不怕辛苦,她喜欢这件事情。

  周教练上次说过,如果训练到最好,国家还能给她发补贴,那时候,她就可以把阿姐,娘和两个妹妹一起接下山了。

  明霞不知二花小脑袋里转动的雄心壮志,她带着两个孩子,往县城最热闹的地方走。

  上次明霞带二花来县城,因为手里缺少粮票,只能买县城里仅有的两种不需要粮票的食物,芝麻饼和鱼丸。

  这次明霞找周国红换到了几张粮票,决定带孩子们吃一点平日不可能吃的特色食物。

  明霞上辈子喜爱出门旅游,除了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之外,可不就是各地别具一格的当地美食,让人流连忘返吗

  日子很穷没有错,条件简陋没办法,但明霞的观点里,还是希望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给孩子们难得的时光,留下一点特别值得怀念的记忆。

  在人类的饮食历史上,油炸物和甜食毋庸置疑占据着极为靠前的位置。它们散发着令人沉迷的口感,高油脂高糖分的食物,在满足了人们最本能的食欲后,带来愉悦和快乐,在这种物资贫瘠的时代,真是能在大脑里刻下几十年不会忘记的想念。

  凤城县的海蛎饼,带着极为明显的海边城市气质。明霞和大花二花就站在摊子前面,看着那位中年妇人手机麻利烹炸的过程。

  一口油锅,一个扁圆的铲子,先在铲子表面糊一层面浆,再夹入翻炒过的香葱萝卜丝,三粒肥厚的海蛎,再用一层面浆把馅料封住,然后放进油锅里,等稍微定型,再抖动圆铲,让油饼自由翻滚,而空出位置的圆铲则继续制作下一块。

  “一个海蛎饼半两粮票,加两分钱。一个三角糕一两粮票,加五分钱。”买海蛎饼的妇人说道。

  明霞在自己力所能及范围内,买了两个海蛎饼和一个三角糕。

  凤城县是一座很典型的沿海县城,县城人们的饮食结构普遍清淡,海鲜多以清蒸水煮为上,日常的小吃点心几乎看不到麻香红辣的调料。这种油炸的食物,已经算是人们食谱里难得的重口了。

  三角糕是一种芋头和米浆蒸熟成糕后,再切割成三角形后油炸的食物,它表面有一层油炸的金黄色酥皮,内里是带着芋头和米香的软糕,吃着也是极香。如今卖炸物没有小塑料袋,使用的是剪好的粽叶。隔着翠绿色的粽叶,捏住还发烫的海蛎饼和三角糕,肚子里的馋虫闹腾得厉害。

  明霞将油炸得金黄焦香的海蛎饼递给大花和二花,一人一块。线条十足的三角糕则是掰成了三份。

  “娘,我跟你一起吃。”大花将三角糕拿到手,虽然闻着酥炸的香味,都要控制不住口水分泌,但看到明霞没有给自己留海蛎饼,便马上将分给自己的海蛎饼递给明霞。

  二花忍不住馋劲,早就先咬了一口海蛎饼酥酥脆脆的边角,看到姐姐的动作,立刻也把自己手里的海蛎饼伸出去,忙不迭地说道“娘,也吃我的,我的。”

  明霞失笑,她原本想自己上辈子吃过的食物花样百出,五湖四海的美食也都品尝一二,口腹之欲早已满足,这样古早的普通炸物虽然诱人,但对自己来说,吃了也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便都让给小姑娘们,让她们吃个快活。

  没想到,大花年龄虽小,但却是个惦记人的贴心姑娘,明霞不吃,她也不愿开动。

  明霞看她们始终坚持让自己一起品尝和分享手里的食物,便也不推辞。她从大花和二花手上的海蛎饼中各掰了一块,笑眯眯地放入口中。

  “娘,好吃吗”二花很高兴地问道。

  “又酥又香,真的好吃。”明霞竖起大拇指夸奖说道。

  油炸香酥食物的魅力,在这个年代无可匹敌。明霞带她们找了一处少人路过的台阶,坐在青石台阶上,让她们安静地享受她们第一次吃酥炸油饼的幸福。

  一块海蛎饼,也就是一个普通人两手的食指和大拇指互相搭成一个圆大小。

  即便大花和二花吃得很慢,非常细致的细细品尝,她们手里的海蛎饼也很快就吃完了。

  明霞笑着看两个小姑娘意犹未尽地抿着油汪汪的小嘴,舌尖偷偷舔着嘴唇上的余香,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她们的小脑袋,说道“现在吃饱了,我带你们去逛一逛。”

  其实她们在这座小小县城里逛街,跟许多人去旅游没有太大的差别,同样是走马观花。明霞牵着她们的手,像是一个导游,给两位小游客指出她们路过的每一处地方。

  二花来过一次,比她姐熟悉,但她也一样逛得眉飞色舞,还不时凑到大花的耳朵旁边,说起她上次逛凤城县时,知道的事情。

  “阿姐,你看,这里就是体育场,周教练他们都在里面练球。”

  “阿姐,这个地方就是县政府,专门管这里人的,娘说的。”

  很多地方其实在二花这个年龄来说,其实并没有更清晰的概念,她也只是记忆不错,把明霞上次说的话复述出来而已。

  大花此时的状态,也上次初到凤城县的二花一样,睛看耳朵听,就算有不理解的事物,明霞来不及解释,就记在脑子里,只不过,她在碰到一处地方时,神中冒出了与别处不同的火花。

  “娘,我们去能去那儿看看吗”

  她们一行三人原在凤城县的城西的一座石塔前。这座古塔青石为底座,花岗岩为塔身,共计十三层高,石塔上有精美雕塑,应该算是凤城县的一处景致。

  明霞到这里倒不是专门为了看塔而来,过来这边是因为凤城县的新华书店就开在此处,明霞带孩子过来,就算买不起书,但总归让她们感受一番满屋书香,也不是坏事。

  不过,她们还没走进新华书店,大花看到街对面的一个商店,立刻被吸引了注意力,拉住明霞的衣角,希望能去那边看看。

  那边是什么店

  招牌上写着几个大字。

  “凤城县竹编厂门市店”

  远远望去,门店里的东西不少。门市店看着不大,可摆放的东西也不少,,明霞能想到的日常竹制品,这里都能看到。

  大花既然感兴趣,明霞自然不会拒绝。

  牵着她们的手,穿过马路。

  六十年代的小县城,路上自行车都没几辆,所以路人行走,也基本没有交通规则的概念。明霞记得,她以前工作室就有一位小妹老家在南方一座不大的小县城里,据说是这些年才在部分路口安装了红绿灯。

  竹编厂门市店坐镇的店员,是一位上了年龄的大爷,头发发白,体型削瘦,背脊微微有些弓着。他坐在店门前的一张竹板凳前,手里正编着一个鱼篓一样的竹制品。

  明霞她们走到店门,这位老大爷半分神也没给,径自做着自己的事情。

  她们也确实没打算在这里花钱,便没有出声打扰他,只自己随意看看。二花最轻松,她看个新奇,目光扫来扫去。

  明霞则心里对比自己竹编和这些老手艺匠人的区别。

  区别当然是有,单纯从竹丝处理的细腻程度来说,明霞和大花这业余入门的手艺,就差了一截。摆在台面上的竹制品,线条匀称,编织紧实,表面光滑,有些箱柜还上了光亮的桐油,防蛀美观。

  专业选手跟业余爱好者,果然还是有差距的。

  不过,她们家的手工主编品也是有其优点。她们手艺虽不如这些磨练过多年的老篾匠精湛,但样式创新度上更高,虽然细节粗糙了点,但也结实耐用,放在县城里可能会被这些领工资的老师傅比下去,可在白山镇附近也算是能卖出去的。

  即便如此,这个行业也只稍微能补贴一些家用。

  再过二三十年,等塑料制品普及之后,如今在普通人日常生活中非常普及的竹篾制品的市场范围会越来越小,慢慢走向没落。

  明霞看着蹲在那位老大爷旁边的大花。小姑娘的肘子顶着自己的膝盖,两只手托着下巴,看着老篾匠粗糙的手指,穿梭在匀称的竹丝之间,黑白分明的睛里满是别样的神采。

  刚才的想法在明霞心中一闪而过,略有点焦虑的念头在大花专注的表情下,仿佛只是一阵不太讨喜的风,转瞬就消失。

  也许,她该庆幸,如今这个时代虽然物质水平较低,她也无需逼着孩子们随波逐流,把所有精力投入到千军争夺的独木桥上,在千篇一律的基础知识面前,耗费自己年少的热情。

  只要不强求孩子人中龙凤,不期盼她们飞黄腾达,那又何妨让她们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呢

  你看大花小脸上的表情,很明显,她看老大爷编竹丝的热情,远远高于跟着自己学童谣数学时候。

  明霞目光落在身边两位面色越发红润可爱的小姑娘身上,忍不住扬起嘴角,眸里的笑意再也没藏住。

  当了大半年的娘,也曾经为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忧虑重重,夜不能寐,如今,就是前大花的表情,让明霞纠结许久的想法霍然开朗。

  作为她们的母亲,何须过度思虑担忧,奋起努力,为她们兜底就好。

  人生仓促数十年,每日三餐,匆匆而过,最好的日子,就是平静安稳的生活着,然后做着自己心头最喜欢的事情。那高楼广厦,那美衣华服,那金迷纸醉,哪及得这般踏实安心。

  明霞抬头,夏日碧空明亮辽远。

  她不忘告诉自己,不仅仅是孩子们,就是自己也别忘记了曾经的梦想。

  作者有话要说有童鞋困惑几个娃们的年龄,我之前有说过,再提一次。

  大花七岁,二花五岁,三花三岁,花花两岁,最小的宝儿还没周岁。这个年龄是书刚开始的年龄,现在时间线已经过去半年了,都要在这个基础上加半岁。

  当初在设定的时候,大花二花的年龄本来应该大两岁左右,但后来因为政策原因,不允许主角未满十八岁怀孕,所以改小了。

  从正常哺育的角度来讲,大花和二花的出生间隔是比较合理的,而后续几个孩子的出生时间,可以看出明小丫已经放弃哺乳期,并透支身体地在极为迫切地希望生下一个男孩,这也是后面三个孩子出生年龄比较接近的原因。

  至于二花上学年龄,后续会解释。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请收藏本站:https://www.mgshu.cc。芒果小说网手机版:https://m.mgshu.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