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萦绕的紧迫感_耕耘贞观
芒果小说网 > 耕耘贞观 > 第124章 萦绕的紧迫感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4章 萦绕的紧迫感

  第124章萦绕的紧迫感

  “这么晚的天了,还不能出皇宫吗?”

  李泰让人做了一份金乳酥,又送上来一些干果,倒在太极殿隔壁百无聊赖的吃着,时刻等待李世民的传召。

  吃得有点撑了,李泰大声道,“茶见底了,来茶水!”

  很快便有内侍给李泰上茶,李泰看看已经完全下山了的昏暗天空,不由沉默。

  李泰叹了一口气,心中嘀咕:“阿耶,你到底干什么啊,可以不可以给我个话啊!”

  太阳虽然已经落山,但太极殿中却灯火通明,李世民坐在王座上,目光死死盯着房玄龄。

  房玄龄此刻却也无比的繁忙,不仅是房玄龄,刚刚坐稳民部尚书的窦静,此刻周围也围绕着数名小吏,甚至其中还有数十位算学博士。

  随着众人仿佛陀螺似的运转,最终得出了一个数据,并且将其交付到房玄龄手中。

  房玄龄的脸色变了变,对李世民恭敬道,“还是不到一千八百万户!”

  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还是不能到一千八百万户吗?看起来,分封制才是正确的啊!”

  此刻,在场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等大臣脸上更是面如死灰,甚至有几分绝望。

  说实话,李世民在李泰那里得到一种新思路后,自然不会跟着李泰那样用一大堆我估摸大概可能之类的数据,而是直接让房玄龄与窦静拿出手上的数据去仔细计算。

  目的就是要计算一下,整个大唐理论上能够承受多少百姓。

  当然,这些文臣们以前从没想到过用这种办法去计算,李世民一开始提出来他们只是感觉到非常新鲜,但房玄龄在测算了一次后,脸色就变色了。

  之后,李世民一次又一次的计算,并不断加入不同变量,但最终的结果却越来越少。

  哪怕是年年丰收,官员舍己为人,皇帝励精图治勤,百姓我为人人,但以现在华夏的耕地面积所能够生产出来的粮食,在最佳情况下,也只是到达理论上到达一千八百万户。

  李世民是经历过乱世的,清楚的知道,当人数真的到达了一千八百万户后,再不断诞生的人口,那嗷嗷待哺的嘴巴,足以让百姓奋不顾身的对朝廷发动反击。

  更不要说,就算李世民也无法保证,经过几百年时间,大唐王朝还能不能做到政治清明。

  一时之间,李世民就感觉到一股绳子,套在了自己脖子上,然后不断收紧。

  从自己大唐成立的开始,自己居然就看到大唐必然毁灭的一天,这多让人绝望。

  “青雀……你给朕出了好大一个难题!”李世民有种想把李泰吊起来打的冲动!

  正在吃着茶点的李泰突然呛到,咳咳咳的咳嗽几声,内侍连忙上来拍李泰的背!

  “圣人,不知道这个思路是谁给您的!”房玄龄对李世民恭敬道,“既然此人先一步提出如此思维,那肯定会比仓促之间的我等考虑得更加全面,不如一起来参详!”

  “去把隔壁的青雀给叫过来!”李世民沉声道。

  听到这话,在场众人脸色变了变,又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毕竟这年头能用这种思维的也就只是那从小就与众人思维迥异的越王了。

  只不过,众人也没想到,就在众人相互争论着世袭时,李泰居然会直接丢出了个分封。

  一个经过大汉发展,早就应该丢到历史堆中的分封,而且李泰还找到了理论依据。

  毕竟文章会骗人,但几次三番计算核算下来的数字,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可不会骗人啊!

  但他们转过头来想,除了分封能解决掉人口过多问题,其他方法他们是真想不到。

  至少以这时代人对生产力的认识,真找不到除分封以外的办法。

  李泰则来到太极殿中,却见到整个大殿的气氛相当凝重,自己还没来得及说话,在场官吏把目光全部都放到了自己身上。

  这种被文武百官行注目礼的感觉可不是很好,毕竟多多少少有几分千夫所指的味道。

  “青雀,朕让人又重新计算了几次,在理论上,我大唐的人口能够承载一千八百万户,倒比你预估得多得多了!”李世民从容对李泰道。

  “一千八百万户?换算一下就是九千万人?”李泰听到这话不由愣了愣。

  这个数据倒比李泰预估的多得多了,不是说盛唐也就只有六千万人口吗?

  难道其他的已经成为了佃户已经被隐瞒下来了,还是说对于唐朝来说,不种田的都不算是平民所以不计算在内?

  又或者是这一千八百万户只是一个梦里面的数据,现实中根本就到达不了这种程度。

  李泰一边听着李世民的话,心中想要吐槽,但却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吐槽。

  不过,李世民看着李泰继续道:“青雀,你既然早就觉察到了我大唐人口的培养上限,那你对可有什么想法!”

  “首先,自然就是分封了!把多余的人口分封出去。”李泰坦然道,

  “至少在这世界还有可耕种土地的情况下,那这算是最简单也最方便的办法。

  不说让大唐长治久安,神朝永铸,但至少每次分封能把多余矛盾与人口转移出去。

  这算是不是办法的办法,至少能让大唐不断的续命。”

  “分封之事,还请越王且先莫论!”房玄龄站出来道,“越王可有别得法子!”

  “另外,那就只是想办法提高单亩田地的耕种收成了!”李泰看着这些大臣倒坦然道,

  “也就是现在农业学府在干的事,增加单亩小麦收成,今年应该有望彻底突破三石!”

  “农业学府的确非同一般,仅仅数年时间,每亩粮食便增加了一石,相信以后这粮食产量每年定然能步步高升!”豆卢宽此刻站出来对李泰称赞道。

  “您不懂技术,能够不要乱说吗?”看了一眼豆卢宽,顿时让豆卢宽的脸色难看起来。

  李泰倒也没有理会,而是继续说道:

  “农业学府这几年所做的只是整合大唐的种田技术,本身并没有任何创新。

  顶多就是做了豌豆实验,提出农作物种植的两个基本理论,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房玄龄听到李泰的话,此刻变得相当好奇。

  “解释起来比较麻烦,而且诸位也用不上,把它们看成是数学算术这种工具就行。

  只不过数学是用来计算的,而这两个东西是用来培养农作物的定理!”

  李泰尽可能用自己的理解把这些东西进行解释起来,则进一步说道,

  “有了这两个工具后,我们已能一定程度上对物种进行改良,从而增加每亩产量。”

  而听到这些话语,在场众人都是不由自主松了一口气,李世民也露出了笑容。

  青雀做事情向来不会让自己感觉到失望,果然他发现了问题后,马上就动手想办法了。

  李泰耸耸肩说道:“但现实是,这东西想要出成果真的很慢。

  也许成千上万次的尝试,都未必能够得到一个正确的方向!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在积累经验,直到一个神农似的人物出现。

  希望他能靠着匪夷所思的农业天赋,整合我所做的资料能有所成果!”

  “神农似的人物……”豆卢宽感觉李泰是在糊弄自己,不由道,

  “那神农似的人物到底是什么人物,这种人物应该要去哪里找!”

  “比如汉代的氾胜之,北魏的贾思勰,按照年数去算,我大唐若能存在三百年,差不多应该能出一个!”李泰略带着几分玩笑,又带着几分认真的说道。

  说实话,李泰还真不算是说谎话,因为大唐唐末时,还真出了一位写《四时纂要》的韩鄂,一时间能与《齐民要术》齐名。

  不过后来有了更全面的《王祯农书》和《农政全书》,《四时纂要》连古代四大农书的排名都排不上了。

  但即使如此,却也不能否认韩鄂的伟大。

  听到李泰的话,在场的大臣都有几分的尴尬,不知道李泰是不是在说笑。

  而豆卢宽道:“莫非没这人出现,那我大唐田亩就不能再增长不成!”

  “那到不是!”李泰摇摇头道,“通过技术积累,肯定是能够让每亩田地的种植增产的。

  但卢尚书不是种田人有些不明白,试验田里种得粮食,跟普通百姓种得粮食是不同的。

  因为普通百姓没有,试验田里面的条件,他们所需要的方法更需要普适性。

  就好像是我,下令用最好的麦种,最好的金肥,最好的农具,最优质的水源。

  种植出来的小麦自然是非常好,甚至有可能冲击小麦的单亩极限。

  这是我的种田能力很厉害吗?不是的,这只是说明我比普通百姓有钱!”

  “你上次种植出来的那一亩三石四斗的田亩是不是就是这么来的!”李世民问道。

  “咳咳!”李泰咳嗽了几下,然后正色说道,“那也是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阿耶!”

  李泰倒也没有让李世民把这问题继续纠缠下去,而是继续说道:

  “但这种天才人物的存在,能够极快总结经验,寻找到正确道路。

  最重要得是,他们弄出来的方式能拥有普适性,可复制,随便个老农都能轻易掌握。

  但我做不到这一点,所以我只能开农业学府,通过提高种田者的基础素质,来下降学习的农业技能的难度!

  说实话,在我看来所谓天才并不是看你能够把某样东西能够做到极致,这顶多就是匠人。

  真正的天才应该是能把很多特殊东西变得普适化,是个人就能掌握,这才是真天才。”

  “也就是说,越王所想的两条办法,都不是短期内能找到问题解答的吗!”房玄龄道。

  “为什么诸位这么着急?”李泰看着在场众人,不理解道,

  “现在大唐在册人口有三百万户吧。等到将来到达不说一千八百万户那么的多,就算是我所提出的一千两百万户都还很远,没一百年时间肯定不可能达到。

  为什么大家需要现在就想着解决所有事情?慢慢来不行吗?”

  听到李泰这般的话语,在场众人也是面面相觑,一时之间不知道怎么回答。

  不得不说,李泰所说的暂停讨论,倒也不是什么问题,倒让众人稍微反应过来,的确现在去思量百年后的情况,的确太遥远了。

  “的确,我等为这数据所惊,的确有几分的迫切了!”房玄龄道,

  “农业学府已经布局未来,也许正是如越王所说,会出一个农业人物解决这问题。

  不过这样,我觉得朝廷也需要对农业学府有一定支持,毕竟这件事情关乎大唐传承!”

  不管?怎么可能不管!

  华夏人做事情想来就是,自己这辈子能解决的事肯定是自己这辈子解决。

  自己这辈子解决不了要丢给下一代来解决,那也会积蓄力量,给下一代去解决的资本。

  而不是自己什么事情都不做,就躺下来混吃等死算了。

  除非真是那种这辈子不论怎么努力,下一代生下来就是只能给别人做牛做马。

  这样这代人才会无奈选择放弃与躺平,秉着为孩子着想的心思,还是别让孩子出世遭罪。

  所以,在发现这个问题后,这代人哪怕没办法,也会尽自己努力,去阻止悲剧的到来,而不是真的把这问题丢给后来的朝廷。

  作为一手打造出了李唐王朝的第一代,他们哪怕知道李唐王朝不可能万世一系,却也绝对不希望,自己看到问题,却眼睁睁的看着这问题不去理会,任由这问题真的爆破大唐。

  “那既然没事的话,我就先回去了!”李泰主动开口道。

  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也知道这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商量得出来的,挥挥手道:

  “你先回去吧,记得快点给郑白渠动工!”

  说实话,在计算这东西后,李世民清楚感受到了一股紧迫感。

  “圣人,天色渐晚,贱内向来给臣准备好晚饭,若回去的晚了,怕这饭菜就凉了!”房玄龄也开口道。

  “今天的事,所有四品和四品以上的人全部上奏一份奏疏,说说你们的想法!”李世民沉着脸说道:“散朝!”

  “臣等告退!”

  请收藏本站:https://www.mgshu.cc。芒果小说网手机版:https://m.mgshu.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