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刘俭欲将我置于炉上烧烤耶?_我给玄德当主公
芒果小说网 > 我给玄德当主公 > 第260章 刘俭欲将我置于炉上烧烤耶?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60章 刘俭欲将我置于炉上烧烤耶?

  第260章刘俭欲将我置于炉上烧烤耶?

  探讨完了晒盐,刘俭与刘虞,刘备二人商讨了另外一件事情。

  那就是关于在青州大兴纺织业的事情。

  在整个大汉朝,大规模养桑树养蚕,有潜力兴旺纺织业的州只有两个,就是益州和青州。

  益州,毫无疑问,蜀锦的发源地。

  以成都为中心,蜀中的织锦业兴盛,以致“机杼相和”,蜀锦织造技巧日趋熟练,以其做工精致、花式繁多闻名于世。

  在历史上的汉末三国时期,谷物与布帛要比传统的金属货币更加“坚挺”。

  蜀锦在历史上的三国时期作为一种高级丝织品,非但深受曹魏、孙吴境内的一众大佬欢迎,还能结算贸易、支付“工资”,并适用于各种消费场合。

  近年来,随着时局不稳,铜钱在商品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也遭受了严峻挑战,市面上出现了大量的“剪轮”钱,也就是将五铢钱的外廓给剪掉,以次充好的钱,对整体的货币行情来说,这是个危险信号。

  刘俭相信,随着诸侯割据的形势愈发严重,情况只会愈加糟糕。

  随着军阀彼此之间的战争越来越激烈,金属货币的购买力将会越来越弱。

  所以,在今后的一段日子里,大宗商品在各州各郡之间的购买力,将会变的格外重要。

  历史上益州的蜀锦,可以说就是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硬通货!

  不过,蜀锦虽然在大汉朝极为有名,却不代表益州的纺织业就是天下第一。

  青州也是桑蚕大州,其纺织业在大汉朝也是名列前茅。

  特别是青州的齐绣,在汉境内也有着极高的名声。

  在大部分人对未来的货币购买力尚未有及时的认知时,刘俭打算抓住先机,请刘虞在临淄一带大兴纺织业,广招天下有名的锦缎工匠,利用青州桑蚕大州的优势,使本地的纺织业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争取用最快的速度,取代益州和襄邑的纺织业地位,引领天下。

  在货币购买力崩溃之前,用青州的硬通货,垄断全国的织锦业。

  当然,冀州科学署方面,一直也在研究新型的织布机,只要研究成功后,就会大批量的投入生产,到时候刘俭就会在河北成立官办的纺织厂,同时走高效率和精品两条路线,用河北的纺织品去收割境内与境外的财富!

  当然,新兴的织布机也并不是说造就能造出来的。

  别的且不说,光是飞梭这一件零件,就足够让河北的高级工匠们伤透脑筋了。

  但好饭不怕晚,只要能够抢先一步就足够引领时代的大潮了,刘俭不着急。

  在听了刘俭的描述之后,刘虞感慨万分。

  他也是这个时代难得的经济高手,有些事他先前不曾想到,但只要刘俭对他稍作解释,刘虞也是一点就透。

  他当即决定,以身作则,除了盐务、造纸之外,再大力开展纺织业。

  先在自家土地上,种八百株桑树,以为表率,显示一下他作为青州牧的要大兴纺织业的决心,鼓励种桑。

  见刘虞如此听劝,刘俭很是开心。

  “大司马若果能如此,青州之地,日后必当大兴!这造纸,海盐,纺织,将成为青州经济兴旺的三架马车,无人可阻,亦无人可拦也!”

  ……

  ……

  刘俭的使者分先后两拨抵达了雒阳见董卓。

  第一波,是给董卓提出改革建议的。

  刘俭在改革建议之中,大致提出了两点。

  一条是针对税制徭役改革的,一条是关于察举制改革的,个中的内容都是相当详细,还罗列了具体的手法措施。

  饶是董卓,在见了这两条建议之后,也不由被惊的一身冷汗,张口结舌,不知当如何是好了。

  首先是税制改革,内容大概是请董卓尝试合并徭役和田税,人头税,将各种税务放在一起征收,同时将过去按人头,丁户所负担的役税摊入田亩之中,以田粮摊派。

  另外,刘俭还列出了具体的步骤,包括清丈土地,扩大征收面积,统一赋役,另外,赋役的征收不再由乡里之长办理,全由地方官吏直接征收。

  而第二条,关于察举改革的那卷简牍,董卓只是扫了一眼,直接就扔在一边不看了。

  “此子欲将老夫扔在炉火上烧烤耶?”

  董卓皱着眉头,不满地对李儒抱怨道。

  李儒将刘俭送来的两份简牍分别打开看了一遍,也看的是冷汗凄凄,不知当作何言语。

  少时,方听他缓缓说道:“相国,刘俭之所言,虽然有坑害相国之意,但不得不承认,他所思所想确实远非常人,这两条改革之法,都是打在要害上!若是真能办成,则相国足可称为千古第一人也!”

  “那也得是办成了才行!”董卓的表情有些气急败坏:“文优你且仔细地看看老夫的脸!”

  李儒疑惑地上下打量着董卓:“相国让我看什么?”

  “你看老夫可似蠢驴乎?”

  李儒闻言一愣,接着不由哈哈大笑。

  “不像不像!刘俭想要利用相国,他还差的远呢!”

  董卓哼了哼,道:“老夫是想要治那些望族世家,是想要治那些朝中公卿,但老夫也不能和他们彻底的撕破脸,该敲打的时候敲打,该用的时候,也要用嘛!哪能全都往死里弄!”

  “是,是,相国说的是!”

  “那些被老夫征辟入京的大儒名士,可全都到京了?”

  李儒闻言略微犹豫,道:“如今,只有蔡邕,韩馥,孔伷等寥寥几人奉命抵京,其余诸人未至……”

  “再下令去催,一直催,不但要从相府下令催,陛下那边也要下诏一并催促,懂吗?”

  “喏!”

  最近这段日子以来,董卓觉得他威压朝中公卿士族已经威压的差不多了,也是时候该对他们进行拉拢了。

  虽然董卓如今走的是“匡扶大汉”“与皇帝和太后”联合的路线,但再怎么联合,他手底下也得有能人帮忙才行………这里说的能人不是那些帮他杀人打仗的凉州人,而是能够治理这个国家,使国家正常运转的士族。

  先前在朝堂上抛出了张角的书信用以震慑望族公卿,并成功立相,设立了十三曹,接手了十常侍在地方的势力,尽夺朝中权柄,然后又让大司马刘虞当上公,弱化太傅袁隗在天下间的影响力,而最近,他还让杨彪当了司空,而袁基本人,又被他安排回太仆的位置上去了。

  至于袁基空出来的司徒之位,则被董卓安排给了黄琬。

  董卓玩的很嗨,可是现在,权柄到手了,该治理国家了,他却发现有点无从下手了。

  这就是他控制东汉朝廷,投机成功背后所蕴藏的巨大隐患。

  故而他现在,又开始选拔名士入京,为自己建立新人设,同时开始拉拢高声望的人才为辅。

  而这个工作,他交给了周毖和郑泰,让他们替自己选拔。

  被董卓选中的人包括荀爽,蔡邕,何颙等大儒名士,同时还有张邈,张咨,刘岱,王芬,孔伷,韩馥,焦和等人。

  除了招揽名士能人,董卓也开始给了满朝公卿们甜枣。

  他让公卿家的孩子都补上了因为先前雒阳之乱而损失的郎官,尽显其胸襟诚意。

  董卓的意思很明显,这段时间,大家打也打了,闹也闹了,玩也玩了,该是时候和好了吧?

  但问题是,董卓此举是徒劳的,这个天下有些人根本不可能跟董卓和好。

  永远也不能。

  而如果这些人不跟董卓和好,那董卓对关东士族所做的一切,就都是白玩。

  现在,不跟董卓和好的人,有袁绍,袁术,曹操,桥瑁,王匡,鲍信等人。

  他们一直都在暗中谋划,准备随时给董卓重重的一击,让他翻不起身。

  只是眼下,他们还没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与理由。

  但那个时刻,相信不会太久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mgshu.cc。芒果小说网手机版:https://m.mgshu.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