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颍川荀氏_我给玄德当主公
芒果小说网 > 我给玄德当主公 > 第261章 颍川荀氏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61章 颍川荀氏

  第261章颍川荀氏

  董卓疯了一样的不断的催促着相府发出召书,将那些经过郑泰选出的人召往京师,他甚至让李儒进宫鼓动天子,让天子配合相府一同发诏催促这些大儒名士。

  不论关东士人此刻心中是多么的厌恶董卓,但此刻这个凉州蛮子毕竟占据了大忠大义,“君权神授”的天子此刻站在董卓的一边,如此就间接的等同于董卓本人也是被神授的。

  名士有一个特点,就是比较爱惜羽毛的,虽然进京辅佐董卓以士族的角度上来看,未免太低贱了自己,但现在违背董卓的话,就等同于违背朝廷和皇命,等同于在自己的清流身份上沾染了抗上不尊的污点。

  于是乎,蔡邕第一个妥协了。

  被刘宏流放的大儒蔡伯喈,第一个抵达了雒阳,接受了董卓的征召。

  蔡邕的到来,使董卓大喜过望,如此知名的人物受到了自己的征辟,这等于是给他招揽知名士族为己用的大计开了一个好头。

  身为被董卓招揽到雒阳的第一个天下名士,董卓对蔡邕的待遇可谓极其优厚,到了雒阳之后,立刻就将他任为御史。

  但在御史的位上还没等坐满一天,蔡邕又立刻被董卓任命为治书侍御史。

  随后是尚书、侍中,最终在第三日就任左中郎将,并被敕为高阳乡侯。

  三日之间,蔡邕屡屡升迁,数遍其职,此事一时间弄的雒阳内外皆闻,又逐渐向天下间传播。

  蔡邕一把年纪了,先前曾不容于宦官,亡命江海近十年,如今被董卓如此恩遇,一时间竟被传为佳话。

  而董卓和蔡邕之间的事情,也影响到了另外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被号称有“颍川八龙,慈明无双”的六龙先生,荀爽。

  荀氏乃是颍川诸族之中的大族,颍川士族门第数不胜数,彼此盘根错节,其中最为有名的,是以荀、陈、钟、郭几大士门。

  而颍川的士族除了权谋法治之外,最擅长的就是彼此勾结为党,地方士人相互之间的关系极为紧密,完全已经能够把持一郡运作。

  虽然大汉朝的士族群体,彼此之间不是门生就是故吏,不是并称就是朋友,虽然这种情况很普遍,但在汝颍之地却最为严重,汝颍诸族大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之势——相互抬高自己的同时却又集体压制别人。

  故而,在天下士族之中,汝颍之地的士人彼此吹捧的最凶,这个名头那个名头的也最多,什么八龙、王佐、机变、璞玉等……后来汝南人许劭干脆弄出月旦评,汝颍诸族借月旦评养望,对天下士人进行褒贬,在为汝颍本地士族扩充名望的同时,还掌控了士族中的舆论风向。

  说句夸张点的话,只要汝颍之士想,就是一头猪上了月旦评,也能被评论成半个名士雅流。

  若是操持月旦评的人不想,不论这个人多么有才华,也可以将他打入谷底,令其数年内不能翻身。

  这就是舆论的力量。

  透过现象看本质,所谓的月旦评,终归不过是汝颍中人结党营私的表现。

  董卓幼年之时曾在颍川待过,对汝颍之地的名士做派有一定的了解,颍川的“风土人情”也给幼年时期的董卓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好印象。

  所以,在这一次强征名士入朝的举动之中,董卓重点瞄准的就是两个人,而这两个人,分别是两大乡党的代表,一个就是南阳的何颙,而另外一个就是颍川的荀爽。

  论及党同伐异,同气连枝,放眼天下,何地之人能及南阳?何地之人又能及汝南、颍川?

  如果连这两处要地的士族群体都能被渗透,那这天下间的其他州郡,就都不在话下了!

  想法很美好,但现实很残酷。

  董卓想要拉拢的何颙,表面上倒是听话,但事实上,他却是当年袁绍奔走之友之中的一个。

  至于颍川八龙之一的荀爽……

  那更不是以董卓的身份就能玩的转了。

  ……

  ……

  荀爽是一个古板的人,他博通群经,一生对经学多有著述。

  不过他虽然为人古板,但治学却不守旧,他的祖辈治今文,但其本人却对于古文经学情有独钟,特别是古文经之中的费氏《易》学,已经成为了荀爽的主研经文,他以十言之教立说,走的是和郑玄差不多的学术论方向。

  荀爽前些年一直隐居于江海,后迁居于汉滨,直到近年来年纪大了,才回到了颍川老宅,本以为这一辈子不会再有什么波澜了,但哪曾想到,自打党锢解除之后,从大将军何进,到如今的董卓,征辟的信是一件接着一件的被递送到他的面前,搞的荀爽头都大了。

  先前的荀爽,对于这些征辟,尚成沉着应对,但是如今对于董卓,他发现他好像不能再推却了。

  董卓的征辟不断,几乎每隔几日就会有人送信来征,对于荀爽的回信,那些使者也都是爱搭不惜理的,接了他的手书就返回,但下一次还是按时按点的来荀爽家来送征辟之书。

  荀爽心中明白了,董卓现在,这是有点在强征的意思。

  若是换成别人强行征辟他,荀爽肯定是嗤之以鼻,毫不在意。

  但面对董卓的强征,荀爽的心中着实是有些没底。

  凉州蛮子可是不讲道理的,你能跟关东士族掰扯明白的道理,跟凉州人可掰扯不明白。

  一个弄不好,就是喊打喊杀的。

  你看他现在隔三差五派人来征召的这幅蛮横做派,不就是摆脸子给自己看吗?

  经过了一番思考之后,荀爽将荀氏家族的一众子侄、孙辈中的优秀人物,招呼到了他的宅中。

  毕竟事关重大,荀爽乃是荀氏八龙之中,唯一尚存的一人,他的行为影响的,是整个荀氏家族的清流声名,他不能不听听这些子侄孙辈的意见。

  要知道,他六龙荀爽在汝颍之地,随意的夸上一个人,那这个人的声名就会立刻在中原之地散布开来。

  荀氏族中的英杰人物皆至,荀爽将这段时间以来,董卓和朝廷派人送来的征召,给他们挨个传阅。

  在一众子侄辈逐个看完书信之后,便听颍川八龙之中,大龙荀俭之子,荀悦第一个开口说道:

  “叔父不往宛城,反去雒阳,岂非舍本逐末之举?”

  荀爽明白荀悦的意思。

  宛城的主人如今乃是何人?

  自然是威名赫赫的汝南袁氏的袁逢之子,袁绍。

  袁绍自任荆州牧以来,便坐镇于宛城,揽南阳郡与汝颍之地的英杰人物,结交名流,收纳贤士,大肆征兵,组建军队,可谓是声威日盛。

  南阳郡本就是龙兴之地,望族盘踞,豪右林立,而汝颍之地更是袁家的基本盘,汝南袁氏在汝颍之人的心中,本就是“仲姓天子”“天家老二”,故一时之间,相从者如流,除了荆州本地的望族之外,便是汝南与颍川的士族也争相投奔,一时间袁绍的声威甚隆。

  但不同与刘俭在冀州破而重立的路子,袁绍在荆州,走的依旧是依靠望族,联合望族,分权于望族的路子。

  虽然看似强大,但袁绍并不能做到一言九鼎,他所有的一切施政以及治政方略,都要可着望族的利益,至于牺牲底层黎庶,这一点袁绍并不在乎,因为他的基本盘就是望族豪右。

  这也是正常的,因为袁家就是望族的头。

  但这种势力看似表面强大,但实际上对于袁家来说,也未必是什么好事,因为所有的事多要多少看些其他家族的脸色,在利益分配方面也要可着望族和士族先来。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他们袁家的权力会被逐渐蚕食架空,一代两代或许看不出什么,但三代四代之后,若是继承人不出色,或是太年轻,那属于袁家的权力就很容易被人窃取。

  历史上的曹魏就是最好的例子,三代之后,就让士族代表的司马家窃取了胜利果实。

  但不论如何,现在的袁家是强大的。

  而且是空前的强大。

  身为汝颍排名靠前的荀氏中的第一大佬荀爽,放着临近颍川的袁绍势力不结交,不投靠,反倒是受董卓的征辟去京城,这不是舍本逐末之举吗?

  一个是天下士人心目中的“仲家天子”,一个是“凉州窃国之贼”,这怎么可以选错?

  荀爽看向荀悦,问道:“仲豫是觉得,让吾往宛城,见袁本初?”

  荀悦道:“叔父,董卓,凉州虎狼,朝堂窃贼也,叔父若去雒阳,岂非明珠暗投?诚不可取,如今袁家之中,太傅袁隗和袁士纪皆被困朝中,难以施展,唯有袁本初坐镇宛城,兴大义之举,荆、豫豪杰争相投奔之!其人昔日在雒阳之时,就为了党人奔走,有天下楷模之称!不如举族力而助之,若成大事,则颍川荀氏名留千古矣。”

  荀爽闻言没有回答好还是不好,而是看向了另外一人。

  乃是其侄儿荀衍。

  “休若,你说,是雒阳乎?宛城乎?”

  荀衍道:“叔父,董卓虽是凉州人,但毕竟是相国,且征召叔父之信,不止是来至于相府,还有陛下的诏书,叔父于延熹九年曾上书孝桓皇帝,求进孝道,行三年之丧,讲究礼制,从那时起,我等晚辈,便皆以叔父为楷模恪守礼制,如今天子相召,叔父若不往,反去宛城,岂非自悔前言?”

  荀爽额首道:“”你的意思,是应征召,去雒阳?”

  “是。”

  荀爽点了点头,又看向了自己的儿子荀棐。

  “吾儿何意?”

  “父亲,袁氏四世五公,乃士族之首,如今雒阳沦于董卓,两代袁氏家族皆沦陷于其中,州牧之中,唯绍与术,可成大事,然相比于绍,侄儿觉得,不妨往扬州袁公路处。”

  荀爽道:“为何?”

  “绍得南阳,南郡,汝颍之家甚多,南方英杰相投甚众,若往袁术处,或更能一展才干。”

  荀爽点了点头,然后环视一众荀氏中人。

  “雒阳,寿春,宛城……就没有别的选择了吗?”

  话音落时,突听一人说道:“叔父,邺城如何?”

  另一更正在写,可能晚点,因为还得听课

  请收藏本站:https://www.mgshu.cc。芒果小说网手机版:https://m.mgshu.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